
每天上下班,家住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中車株機員工張青松都要乘坐吉隆坡最繁忙的城際鐵路列車,往返于家和公司。有別于其他乘客,坐在由自己或同事親手維護保養的動車組內,張青松倍感自豪和安心。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機車事業部員工在進行中央線槽預布線工作 (王鋼林 攝)
近年來,中車株機加強制造業服務化,在馬來西亞、南非等地設廠,由輸出產品到輸出“產品+服務+技術+投資+管理”,由制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創造了制造服務的國際品牌。
像中車株機這樣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例子,未來,新區將涌現更多。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公布全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名單,我區成功入圍,并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兩業”融合試點園區。
成為全國試點,新區有著怎樣的優勢?未來,新區又有怎樣的目標?
“兩業”基礎雄厚,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制造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先進制造業“牽手”現代服務業,新區早已有了探索,并形成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以中車株機為例,近年來,該企業已經為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市場提供了80%以上份額的產品和服務。
“傳統商業模式以賣產品為主,而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不僅要賣產品,還要提供技術轉讓,建設海外制造基地,提供維保服務,并以海外基地為依托進行市場再開發,讓海外項目從‘金蛋’變為‘金雞’,孵出更多‘金蛋’。”中車株機董事長周清和說。
△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和國家能源集團聯合研制的神24電力機車
以中車株機為龍頭的軌道交通產業,目前行駛在國內鐵路干線上的電力機車大約有60%產自株洲,而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產業集群也加速聚集。如今,以這三大動力產業為基礎,2019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5%,實現了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兩業”“雙贏”。
除開傳統的交通優勢以及區位優勢,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向產品與產業鏈高端轉型升級,也是我區成為“兩業”融合試點的軟實力。當前,我區已建立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26個、省級93個,院士工作站(點)14家,創新優勢也讓我區在“兩業”融合中有了底氣。
以制造業轉型為統領,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用機器提升生產力、用智能迭代產業鏈,“機器換人”“企業上云”正在給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湖南長城
湖南長城的智能廠房里,一秒鐘可生產集成電路板的50個點貼片。這里,機器人遠比工人多,檢測環節已實現自動化,精密裝配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和自動控制生產線。
步入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廠焊裝車間,當下世界最先進的193臺德國KUKA機器人在有序工作。目前,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廠已成為湖南省數量最多、綜合應用水平最高的機器人應用基地。同時,這里還是國內最完整的數字化工廠。
當前,我區正處于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內涵提升的關鍵時期。以制造業轉型為統領,我區積極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著力引進一批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加速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
△湖南德龍智能制造研究院
湖南德龍智能制造研究院,致力于為我市以及周邊地區企業提供自動化、智能制造生產系統研發、設計、實施服務和德國標準的高端智能制造技術應用人才培養。通過建設湖南德龍智能制造研究院,我區打造集株洲市及湖南省智能制造、工業自動化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智能制造技術服務外包、技術培訓、技術咨詢、職業技能鑒定、人才培養、人才派遣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工業技術服務平臺。
優化供應鏈管理是“兩業”融合的典型業態和模式之一。今年6月,株洲新能源機動車檢測中心正式開展檢測業務。它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有關共性技術研發,也標志著我區汽車產業,從研發、試制、檢測、量產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鏈條。
“深度化、現代化、高效化、智能化”實現“兩業”融合
目前,我市在全力部署以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搶占云時代的發展先機。特別是隨著大漢惠普信息產業園的投入使用,株洲信息港等重點項目的加快建設,以及不斷振翅而來的大數據產業“新丁”,一個大數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為全區工業互聯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我區將重點探索在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與服務、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研發設計、新能源生產與使用、金融服務制造業六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株洲高新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方案》中就提到,我區爭取通過三年的試點工作,實現“兩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化、現代化、高效化、智能化”,將我區率先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三大動力產業先進制造集聚區。
龍頭企業牽引,產業鏈帶動,地域上聚集,一幅新區特色的“兩業”融合精彩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責編:殷娜娜
初審:殷娜娜
來源:株洲新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